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诞生,全球智慧城市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趋势与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提质需求相契合,智慧城市也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同时对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发展进行了谋划部署。
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有超过700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在为城市建设和治理赋能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打开了一片蓝海。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阶段
**阶段以2008~2012年为主,以智慧城市概念导入为阶段特征,各领域分头推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整体来看属于分散建设阶段;
第二阶段以2012~2015 年为主,以智慧城市试点探索发展为阶段特征,在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指导下,各业务应用领域开始探索局部联动共享,智慧城市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为 2016 年启动至今,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建设思路、实施路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的全方位迭代升级,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从发展重点看,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从实施效果看,通过叠加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红利,推动智慧城市网络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形成无所不在的智能服务,让人民群众对智慧城市有更切实的现实获得感。
(二)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
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等问题,因此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和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虽然仍然需要以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但更为注重的是城市各类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构建和保障。
新型智慧城市包含十大核心要素。涵盖智慧城市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保障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应包括顶层设计、体制机制、 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行中枢、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治理、智慧生态、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间资源共享、产业链空间整合、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民主化等需求越来越突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已成为当前我国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经济联系、产业分工协作、要素资源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战略。
河北亚特尔弱电公司做为京津冀一流的安防监控公司,专注、安防工程、监控公司、安防系统、安防监控十八年,经验丰富,成功案例覆盖京津冀地区,为客户提供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运维一站式解决方案,咨询电话:400-0330-600!更多弱电安防资讯 请访问河北亚特尔:http://www.yater.cn/